和熊猫一起修仙的日子_第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2/3页)

可能结婴。经脉和仙骨属性决定吸收灵气速度。修行者每个境界都有相应寿命尽数。即使有九分仙骨,若属性太杂,经脉堵塞,修行速度太慢,还未到下一层次,便已经化为尘土。于是灵根决定修行者的起步。”

    ??“身体资质用天地灵宝可洗,所以在底蕴深厚的大门派,更看重悟性。只是洗资质的天地灵宝珍贵,除非悟性顶尖,且是修行大能相关之人,不然花那大力气,不如寻找灵根出色弟子,还能多培养几个。”

    ??“不过,凡事有例外。”黑白团子话锋一转,道,“若有奇遇,也有人一开始就能吸收所有天地元气。你便是如此。据我推测,那雷应是水属性和金属性灵物,你所携带琥珀中灵植为土属性和木属性。几者相撞之后,因雷电之力,生出火属性灵气。五种灵气不知出了什么状况,将你仙骨属性洗去,还原成混沌。不过五种属性相撞你怎么没死反而炼成混沌仙骨,连太阴太阳这两种特殊属性灵力都能吸收,只能说奇遇之所以是奇遇,就是它难以想象,且无法复制。对了,你那琥珀是哪来的?祖上传下?”

    ??裴轩干笑道:“是出国旅游的时候买的旅游纪念品,因为好看,便一直戴着。”

    ??黑白团子语气古怪道:“不愧是集合一个宇宙气运之人,你身上发生任何奇迹都不奇怪。”

    ??裴轩听得晕乎乎的,不过他只需知道自己捡了天大便宜,什么灵气都能吸收便成了。

    ??“我看小说中有雷灵根冰灵根,实际中没有吗?”裴轩好奇道。

    ??“雷和冰是一种力量,而非灵气。比如无论哪种灵根都能修炼雷法,你遇上那灵物包含的雷电之力便是金属性和木属性。”黑白团子道,“你若要修仙,首先要摈弃这个世界的规则。两个世界的规则的不一样表现在方方面面,包括物质存在方式和相关能量形式。所以两个世界不能相融。”

    ??裴轩点头。他学过物理,宏观物理和微观物理的规则都不一样,何况两个宇宙。

    ??“好了,还有什么要问的。至于怎么修炼你就不用问了,问了我也不能说。你之前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虽说一般而言,从筑基开始,越高明的功法,打下的基础便越好,成丹的品级也越高。但你不可用常理揣测,谁知道你会不会随便修修便能筑基成功,结成上品金丹呢?”黑白团子以非常不正经的语气道。

    ??裴轩嘴角一抽,当修行跟吃饭喝水般简单吗?什么叫做随便修修便能成功?便是小说之中,上品金丹也是凤毛麟角吧?虽然小说主角各个都能修成上品金丹,可途中也会有诸多磨难吧?

    ??裴轩总觉得自己修仙道路充满着各种不确定和不靠谱。可他现在也无可奈何。

    ??“这个以后再说吧。”裴轩叹气,“我在修行途中还能继续上班吗?”

    ??黑白团子严肃道:“境界越高入定时间越长,有老板能同意你动不动就请假,且假期时间不定?”

    ??“显然不可能。”裴轩苦笑,“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赚钱吗?我想想看,以小说套路,我应该是去捡漏古董,或者赌石?还是去给人看风水?治病?”

    ??“你能看出灵气波动,但古董和灵气没关系,捡漏别想。有灵气的石头不一定是宝石,赌石也不可能。虽说风水和治病都可以引动灵气,但别人会信你吗?”黑白团子继续严肃道。

    ??裴轩觉得头有些疼:“那去深山老林找草药卖?”

    ??一分钱难死好汉,修仙也得花钱啊。

    ??黑白团子点头,头顶毛绒绒的耳朵跟着颤了颤:“这倒是一条生财之路,不过我有一条更快的。”

    ??裴轩好奇道:“什么路?”

    ??黑白团子道:“以你现在耳力和身手,完全可以去跟踪各大官员领导,发现他们不义之财所在之处,然后据为己有。”

    ??裴轩:“……”

    ??黑白团子继续道:“不过你要注意别让摄像头拍下你的样子。你可以带上头套。现在你不会任何法术,也就是跑得快跳得高,五感更敏锐些。跟踪的时候也要多注意些。”

    ??裴轩:“……”

    ??裴轩:“……我还是去挖草药吧,明天就出门旅游去。森林中灵气比城市充沛,也更有利于修行。”

    ??黑白团子不满的动了动耳朵,道:“你当我开玩笑吗?根据昨日新闻中报道的落马的几位官员,财产都藏在别墅或者地窖里,只要知道地点,你要取走非常容易,他们还不敢报警。这是多么好的一条生财之路啊。”

    ??裴轩道:“好了,就这么决定了。我现在去外面买野外生存需要的东西,你在家看电视等我回来。”

    ??“喂喂!听我说话啊!”黑白团子见裴轩无视他,气得“嗯嗯”叫。

    ??裴轩望天。请问不会法术的他要怎么对付监视器报警器等等一系列科技防盗工具?难度太高他表示真的无能为力。

    ??作者有话要说:  从下一章起,叫黑白团子为邵团子,可以少打一个字。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熊猫要趴着睡,呼吸顺畅吗?鼻子疼吗?我决定周末再去一次熊猫基地取材。唉,对于咱成都人,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