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怒雷 (第1/3页)
局外人议事如台下人看戏,甚少追求真相,只要剧情曲折翻转,便有人买账。 谢琻与沈梒在雎台和广济寺的言辞反应被传了出去,尤其是沈梒的那一番质问,被激愤的学生们以朱墨誉写张贴于六部、皇城门及督查院门外,长跪叩请朝廷严查散播流言之人,并恳请沈梒即刻复职主持军田改革的工作。 或许是得了洪武帝首肯,三日后负责巡查京城的五城兵马司便开始大街小巷地稽查市井中散播流言的人。雷霆手段之下,一起逮捕了二十多个嫌犯拘于顺天府,又查封了两座茶楼,顿时所有嚼舌根的人都作鸟兽状散尽了。 沈梒也开始如常复工了。他上朝的第一日,在御前与谢琻恰巧狭路相逢,走了个正对面。那一刻周遭几乎所有的眼睛都转了过来,明里暗里地打量审视着,想从他们的反应里看出些许端倪。 然而他们没有给任何人机会。 “良青。”谢琻抬臂一拱手,随意地笑着冲他打了个招呼。 沈梒微微欠身回礼,含笑道:“让之,请。” 朝阳回转于太和殿的龙生九子檐旁,继而铺洒在这两位天之骄子的肩膀之上。他们比肩立于华美壮阔的白玉丹陛之前,同样色泽纹理的官服随风浮动,让相对而立的他们仿若成了观镜而生的双子一般。 旗鼓相当,一时瑜亮。 在这般光明坦然的气场之前,任何人都无法再以阴暗心思揣摩他们的关系。 在一圈意味不明的注视之中,二人相识一笑,联袂并肩沿那白玉阶缓步而上,向九五之尊、天子之座走去。 他们已然做到了联袂而来,再并肩而去,不惧他人目光。 流言之事退散,沈梒继续督工军田改革,而谢琻一刻不停地开始在户部扫尾最后的账目稽查,并助兵部为北方军队筹措粮草。 十月初的一日,秦阆要从京启程返回荆州了,沈梒特地前来送行。 城外的十里凉亭处本种了绵延的嫩柳,然而在这十月的季节柳叶已然尽数褪去,只剩下干枯干瘪的褐色枝干僵立于路旁,看起来不尽萧索。 师徒二人站于亭下,放眼望那往来车马奔腾,行人匆匆。此去向南天气渐暖,锦绣繁茂;往北而去草原阔茂,山峦起伏。江山铺陈自他们的脚下,百姓在他们左右南来北往。若此刻安宁能长久维系,便已足够。 “是学生无能,还要烦请老师一趟。”沈梒低声道,“学生惭愧。” 秦阆随意一笑:“我也并非全然为你而来。如今天下形势瞬息万变,我长居江南闭目塞听,不出来走一走人也变迟钝了。” 沈梒道:“老师若能出山,定然能助局势——” “打住打住。”秦阆摆手笑道,“我白衣惯了,教教你们还行,入朝却不大适宜了……如今你为官也已经有几年了,应该体会出写文章和做官员的区别了吧?” 沈梒默然。他思绪回溯,想起了洪武二十三年的那个春天,他一朝金榜题名,传胪于太和金殿之前。旭日高升,百官来朝,他拜于帝座之前,那一刻似手只要握墨笔便能指点江山,实现万千抱负。 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顺遂。朝局诡秘,看不见的敌人隐藏在各个角落,他空有一腔热血却只会让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如今他已然入局,仿若身至湍急江水,不是拼至对岸便是葬身江底,已再无退路。 秦阆侧头看自己的学生,笑问道:“当年你上京考学前我曾问你,可愿长留于江南。山好水美,居于青庐,手中有卷便有天下。无需沾染风尘烟火,岂不美哉?可你执意要北上,如今可有后悔?” 可有后悔? 若说完全不悔便是扯谎。那些曾经的万夫所指、冷眼相看,怎能不心寒? 可是—— 沈梒微微低下了头去,有些不想让老师看到自己嘴角泛起的那抹浅笑,然而一个不察,却任喜悦攀上了自己的嗓音。 “虽有悔,却无憾矣。” 这个